山东的石化产业规模和产值都排在全国前列,却没有大型临港石化产业基地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山东发挥东营石化产业集中的优势,在东营积极建设临港*********高端石化基地,加快石化产业转型升级。
在东营临港石化产业基地,海科瑞林投资新建的15万吨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线即将竣工。
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隋希之:“这个项目采用全球xj****的固体酸工艺,产品是高辛烷值汽油组分,抗暴性好,可用于汽车初装油和航空油等高端产品的生产。”
东营港石化产业基地,距离中心城区100多公里,滩涂、盐碱地等未利用建设用地多,符合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要求。通过出台政策,完善配套,东营市引导当地石化企业向这一区域转移,原本在市区附近的海科瑞林第一批搬到了这里。
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胜军:“解决了我们整个炼化板块发展用地的问题。因为这个地方有港口和码头,对于原油和成品油的运输,这一块也会降低我们的成本,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。”
在临港石化基地,包括海科瑞林在内,已经有49家大型石化企业落户,这里投资近千亿元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,实现了水电气热统一供应。港城热力公司就承担着周边26家企业的用热供应。
东营市港城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向东:“因为它是一个综合成本,一个方面你的投入成本,另外一个方面你的运行成本,还一个是环保的压力带来的环保的成本。实现集中供热以后对各个企业来说,它的成本控制是有利的。”
因为规划定位高,东营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对新上项目的选择标准也非常严格。
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何宝民:“项目审批宁缺毋滥,对那些投资规模小、能耗高、环境难以治理的项目,禁止入区。”
随着石化基地规模的扩大,港口吞吐能力不足的问题随之而来。东营港***大航道只有8万吨级,很多大型运输油只能到青岛或者烟台换船。为了降低运输成本,新一轮港口扩建已经展开,10万吨级航道和100多个10-30万吨级的泊位群将陆续投入使用。
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锐:“解决了咱们东营港至今大吨位船舶进出港的难题,把整个港口的吞吐能力可以提升到1.5亿吨,对企业节约成本会有一个大的改变。”
现在,这里的原油一次炼化能力已经达到1560万吨,烯烃、芳烃等高端产品也已经初具规模,基本形成了自身***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和循环产业链。
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同贤:“我们这次申请*********石化基地,我们也不是打“大油头”的品牌,更多的是上一些精细化工项目,附加值高的,高科技的,生态环保型的,用新产能的增量来替代旧产能。”